央廣網濟南8月28日消息(記者張慧娟)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8月25日至29日在山東濟南舉行,圍繞“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這一主題,主會場設有“新時代新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非遺保護成果展、“欣欣向榮”
原標題: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哪些領域?有哪些詳細類別? 由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作了這樣的界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 如民俗活動、表演
原標題:收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名錄大全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每一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讓非遺“非”起來! 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中國書法、中國篆刻、昆曲、二十四節氣……中國被批準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
日前,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以下簡稱“非遺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寄出。秋季新學期,7名新生將進入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開啟嶄新的求學之旅。 據了解,非遺學科作為文化遺產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事象及其歷史、風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 通訊員焦德芳)6月13日,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天津大學本年度共錄取7500余名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已通過中國郵政特快專遞(EMS)寄出,將陸續送達2022級研究生新生手中。值得一提的是,7名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碩士研究生將在今秋入
6月10日,天津大學寄出了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以下簡稱非遺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秋季新學期,7名非遺學科新生將進入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開啟嶄新的求學之旅。據了解,馮研院計劃在3年內招收30名研究生,目前已錄取的
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結晶,是人民創造力的高度體現。近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開啟了我國非遺保護的新篇章。 1月14日,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日前,“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 我國在傳承和弘揚非遺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非遺傳承人的堅守和努力。正是他們始終堅持以人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記錄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類共同
一座城市的風物,經歷了漫長時光的沉淀,在歲月的芳華中,往往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在浙江的東南部,有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座城市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溫州。 溫州擁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個自然風景秀美,歷史底蘊豐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走進溫州非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