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稱,根據《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通知》(文旅非遺發〔2019〕81號)要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開展了北京市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工作。“北京市擬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顯示,八大處傳說、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永寧南關竹馬、順義曾莊大鼓、六郎莊五虎棍、柏峪燕歌戲、密云蔡家洼村五音大鼓、孫式太極拳、八極拳、彩繪京劇臉譜(西城)、古建油漆彩繪、北京絹人、“泥人張”彩塑(北京支)、北京宮廷補繡、大順齋糖火燒制作技藝、頤和園聽鸝館壽宴制作技藝、北京果脯傳統制作技藝、戲曲盔頭制作技藝、北劉動物標本制作技藝、山石韓疊山技藝、北京木雕小器作、紅都中山裝制作技藝、北京蒙鑲、京胡制作技藝、潭柘紫石硯雕刻技藝、程氏針灸、崇厚堂沈氏女科療法、孔伯華中醫世家醫術、丫髻山廟會、幡鼓齊動十三檔,共30個項目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涵蓋北京的12個轄區。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文化和旅游部于今年6月發布了《關于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通知》,啟動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通知》要求,推薦項目應由各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從2018年12月31日前列入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中遴選。推薦項目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非遺的定義;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有積極作用;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多樣性和中華民族創造力,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制定有具體可行的保護措施和保護規劃,保護工作富有成效。推薦申報工作2019年12月31日截止。(圖片來源:網絡)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