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qkumq"></rt>
    <li id="qkumq"><dl id="qkumq"></dl></li>
  • <rt id="qkumq"><acronym id="qkumq"></acronym></rt>

    找到非遺元素的接入點,給民族文化尋出路

    資迅| 2024-01-28| 0

      在云南,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通過創新傳承民族“非遺”,在“食、住、行、游、購、娛”各環節實現非遺與現代生活的深層次融合,也帶領當地居民走向富裕。

      今年春節,很多游客選擇來風光秀麗的麗江瀘湖畔沽探訪世代居住于此的摩梭族人和摩梭文化。

      摩梭人至今保留著母系氏族社會習俗。摩梭手工紡織和聞名的“走婚”習俗一樣,是遺存至今的原生態文化樣式。當地女子從小學習織麻、紡麻、捻毛線、繡毛毯、編腰帶,這些是摩梭女必須掌握的手藝。

      白天勞作,晚上紡織,生活繼續著,日子卻沒有任何起色。“這樣的日子不行,得找個出路。”20多年前,摩梭婦女阿七獨支瑪不甘心夢想在周而復始的勞作中被消磨殆盡,萌生了拓展傳統手工紡織技術的想法。如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她帶領村里的婦女們找到了一條依靠手工紡織走向致富的路。

      而在云南,活躍著一個又一個“阿七獨支瑪”,她們通過創新傳承民族“非遺”,在“食、住、行、游、購、娛”各環節實現非遺與現代生活的深層次融合。

      靠手工過上好生活

      “2001年春節,一位來自日本的客人在看到我們的紡織品后,對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贊不絕口。經他介紹,日本福崗市博物館專程派人來到村里,買了兩套摩梭服裝陳列在博物館內。”阿七獨支瑪說,這次偶然的機會給了她把摩梭傳統手工紡織品帶出去看世界的決心,“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讓村子里的女性同胞都能依靠紡織過上理想的生活。”

      村里25歲的獨支拉姆,2004年外出打工,當時每月僅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她說,自從跟隨阿七媽做手工紡,月收入可達1000多元,不但增加了家庭收入,重要的是還可照顧家庭,再也不用背井離鄉,“讓姑娘們回來,摩梭人母系家庭才能穩定和延續。”除了掙錢,阿七獨支瑪還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開始的幾年里,對于永寧的摩梭人和其他各民族婦女來說,手工紡織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時女性的一項生存技能。但這種改變是很明顯的,因為這些手工,村子里頭也有了大學生。有些家庭要照顧老病的親人,也全靠這不定期的微薄收入。只是跟機器相比,這項生存技能顯得優勢不足,尤其是在充滿浮躁的旅游消費市場,愿意停下來了解摩梭手工,并為此支付更多錢的人不多。

      她們的焦慮不無道理。此前在麗江古城里,機器圍巾僅賣20元~40元/條,手工圍巾要賣到60元/條,這導致手工圍巾大量滯銷。

      在民族文化中找出路

      為了應對這種危機,重新找到一條出路,阿七獨支瑪和他的兒子阿七尼瑪次爾費了很多心思。

      阿七尼瑪次爾作為村子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畢業后就回到村里進行摩梭人非遺手工制作流程的收集和整理。他想用自己的努力為摩梭人的傳統手藝留下可追溯的歷史印記。

      經過8年的努力,阿七尼瑪次爾目前工作的瀘沽湖摩梭文化研究會已經幫助摩梭人建立了一個摩梭手工手藝展覽室。在對抗機器復制方面,他在摩梭文化研究會的幫助下,找到12個摩梭圖案。這12個圖案作為新一代摩梭手工織品的標準圖案已經注冊版權,獲得了各種法律和文化上的出生證明。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十二個跟摩梭人傳統生活有關的圖案只能手工織,機器織不了。

      “如今,重新回頭來看待自己的價值時,發現自己吃虧的原因,原來是完全忽略了摩梭手工除凝結了摩梭女性的汗水之外,還應該具有文化的附加值。”他說。

      阿七獨支瑪說,她過去只知道“文化”就是“讀書寫字”(漢字),現在發掘摩梭人的手工技藝也是“文化”。顯然,阿七獨支瑪如今致力于傳統手工的事業,得益于對“文化”的觀念轉變和信心的建立。

      找到非遺元素的接入點

      浸透溫度的白族扎染、巧奪天工的烏銀走銅、傣族手工古法抄造紙術到聞名遐邇的鶴慶銀器、彝繡服飾。云南是民族藝術的寶庫,刺繡、銀飾、斑銅等手工藝品無不凝結著傳統手工藝人的審美觀念與思想情感。

      近年來,云南省各地通過創新傳承民族“非遺”有益嘗試,將非遺元素成功“嵌入”現代生活,通過多種形式,在“食、住、行、游、購、娛”各環節實現非遺與旅游的深層次融合。通過合理利用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項目,推進非遺融入半山酒店等旅游新產品、新業態建設,實現非遺與旅游要素“住”的鏈接;依托傳統工藝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加強文創產品研發,全面推動以“金、木、土、石、布”為代表的特色文化產品向新型旅游商品過渡,實現民族手工與旅游要素“購”的鏈接,讓非遺“活”起來,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保山騰沖高黎貢文化創意產業園邀請手工非遺大師入駐,以皮影、土陶、藤編、紙傘、抄紙、布鞋、阿昌織錦為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游客“零距離接觸”,通過“非遺+”活態傳承發展模式,將非遺及其衍生品與現代生活和市場接軌,致力于將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成為市民游客“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隱藏在都市商圈的昆明順城拾翠市集,市集上的云南禮品主題專區有華寧陶、竹藤編、扎染等非遺產品;特色文創產品則把官渡古鎮、講武堂、大觀樓等昆明標志性建筑以及汽鍋雞、炸乳扇等云南特色美食融入創意商品,讓消費者帶走關于云南、關于昆明的時光和片段。

      “讓民族文化手工在現代生活中綻放出迷人光彩,就必須找準與當代人需求的連接點。”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旅游業的興起,城鎮游客增多,當地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不斷開發,擴大了傳統手工藝的市場。工藝美術的繁榮同時還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諸如一些房地產、物流、食品、旅游等行業也加盟到工藝美術這個行業,極大地刺激了民族傳統手工藝的發展。

    相關推薦

    揭秘非遺春節背后的風水文化與傳統習俗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資迅 105 2025-05-11

    什么是文化遺產_文化遺產的定義和分類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資迅 101 2025-05-10

    文旅與數字化運用開啟香格里拉非遺新篇章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資迅 55 2025-05-09

    妙筆油紙傘 傳承非遺夢 | 辛厝寮小學開展油紙傘彩繪活動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資迅 130 2025-05-08

    溫州這戶人家追風100多年,入選非遺名錄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資迅 96 2025-05-07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很污很黄的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久久99中文字幕| bbbbbbbw日本|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日本漫画工囗全彩内番漫画狂三 | 老汉色av影院|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10| 天美麻豆蜜桃91制片厂|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一级一级18女人毛片| 香蕉app在线观看免费版|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女人让男人桶30分钟在线视频 | 人成电影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潦草影视2021手机|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97av免费视频|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不要下载的 | 日韩一中文字幕| 国产极品美女视频|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 疯狂的欧美乱大交|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 午夜影视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裸体跳舞XXXX裸体跳舞|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