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許多網絡平臺設置了春節非遺活動專區,集中展播非遺年俗視頻,并根據小年、除夕、初一、元宵等時間節點推出話題討論和直播活動,開展“網友最喜愛的年俗活動”網絡票選及“非遺我參與”技藝展示。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非遺傳承實踐活動,讓群眾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為紅火中國年增添了厚重的文化氣息。
非遺是文化的精華、智慧的結晶。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情感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蘊藏著傳統文化的最深的根源。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的項目有182項,位列全國三甲。平遙推光漆器、左權民歌、晉南威風鑼鼓、萬榮笑話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為人們津津樂道、廣為流傳。
非遺保護傳承,貴在創新方式。邁步新時代新征程,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傳承、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積極融入現代生活、展現當代價值。要堅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充分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代內涵,在繼承中發展,在保護中傳承,把發展非遺與推動文旅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等相結合,以國家、省級非遺項目為牽引,通過建非遺工坊、開展非遺文化節、搞直播、開網店等方式,推動非遺走向大市場,真正讓非遺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得到充分發揮,為促進就業增收,推動共同富裕注入新動力。
非遺保護傳承,從青少年做起。要大力推動非遺保護傳承進校園,全方位、全學段、全過程融入從幼兒園到大學直至繼續教育,以幼兒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教材體系,給青少年播下文化傳承的種子。要通過技藝、表演、傳說、習俗等表現形式,推動民族文化基因活化,持續增進廣大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引導他們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要著力構建非遺進校園協同機制,推動非遺管理部門、非遺傳承單位、非遺傳承人、社區、家庭、學校等,攜起手來,共建平臺,共促傳承。要提升各級教師隊伍的非遺素養,創設非遺環境,打造“互聯網+”非遺傳承體驗區,讓青少年在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體驗傳統文化之美。
非遺保護傳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做好非遺傳承保護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濃厚氛圍。
劉小偉
上一篇
下一篇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