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合作市:藏族非遺的美麗傳承
合作市:藏族非遺的美麗傳承
正月的羚城,暖陽普照,佐蓋多瑪鄉仁多瑪村正在舉行迎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藏式婚禮”展演活動。
“合作藏族婚禮”是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點,同時又帶有厚重的歷史印跡,呈現出傳統與現代交織混融、多姿多彩的民族風貌,已有近百年歷史。
每年的正月初七,仁多瑪村都會自發舉辦一次迎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藏式婚禮”展演活動。
一大早,仁多瑪村的村民們就陸續趕到文化廣場上,圍站在鄉村舞臺旁邊,等待著展演的開始。冬日的暖陽里,仁多瑪村溫馨如家,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展演活動從上午十點正式開始,由20個著裝統一的藏族男子組成的娶親團,騎馬前往新娘的家里娶親......
隨后,騎馬行走10公里路,到達仁多瑪村文化廣場。
到達廣場之后,煨桑祈福,再由娶親團中的一位男子為村里人送上新年祝福語,祈求平安吉祥。
在傳統習俗中,新娘要遮面,由伴娘攙扶著。
舞臺中間放著藏式桌子,桌上擺滿了酥油、糌粑、各類水果、飲料,桌子兩旁坐著誦經的祈福者和媒人。
伴隨著主持人的開場白,演出正式拉開帷幕。現場精彩紛呈,形式多樣,一首首動聽的歌曲、一支支優美的舞蹈,勾勒出一幅佐蓋草原和諧浪漫的美麗畫卷。
收尾的仍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鍋莊舞,將文藝匯演推向高潮,讓大家真正享受了一場別致精彩震撼的藏族文化盛宴,贏得陣陣喝彩和掌聲。此次迎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藏式婚禮”展演活動,完整展示了仁多瑪村傳統婚禮習俗和禮儀。
近年來,合作市注重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間文化,并利用藏歷年民俗文化活動等平臺,引導和組織當地各族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展演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原生態民族歌舞,使羚城的各族同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人更親心更近、民族團結情更濃。
來源:微羚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上一篇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