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米東區啟動非遺展示周活動。圖為展示的非遺產品蛋雕。
圖為展示的非遺產品哈薩克族刺繡。(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宋建華攝)
新疆網訊(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宋建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蛋雕工藝品,色彩艷麗、構圖緊湊的哈薩克族刺繡,雍容典雅的特色服飾……在米東區啟動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十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周”(以下簡稱“非遺展示周”)活動中,非遺傳承人們帶來了拿手的作品。
近年來,米東區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同時立足非遺傳統發掘市場力量,通過非遺項目促進創業就業,帶動農旅融合,激活鄉村文化旅游資源,賦能鄉村振興。
融入生活,助力鄉村就業
米東區非遺展示周將持續到本月17日,共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自治區級非遺項目2項、烏魯木齊市級非遺項目9項、米東區級非遺項目1項。
近年來,米東區鼓勵非遺與現代生活相連接,發揮非遺與生產生活密切關聯的優勢,通過非遺產品帶動就業。
在啟動儀式上,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馬清潔帶來了自己新設計的旗袍,還邀請模特進行了一場旗袍走秀,成了活動現場的亮點。
自幼喜歡制衣的馬清潔從服裝職業學校畢業后,開始跟隨新疆蘇繡大師錢美榮學習,最終將蘇繡與疆繡融合,自成一派,成為非遺傳承人。
憑著巧手,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馬清潔開合作社、辦企業,還建起服裝刺繡孵化基地,帶領農村女性繡出一條致富之路。
馬清潔還積極創新,尋找非遺與市場融合的道路,“傳承傳統技藝,老的東西要堅持,但要跟時代融合,讓非遺融到大家生活中,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近年來,馬清潔開始開發手工刺繡旗袍私人定制項目,同時推出嬰幼兒手工服飾,還積極研發刺繡旅游手工藝品,產品銷路都不錯。
拿著模特穿的一件旗袍,馬清潔介紹,這件旗袍用的是現在最流行的旗袍款式,傳承的是傳統服飾壓花、盤扣、絨繡、垛繡等工藝,是公司銷量最好的產品。
通過公司+合作社的模式,馬清潔免費培訓技藝,先后帶動了400余名農村婦女創業就業。“有了訂單,學的人多了,拿到產品的人能了解傳統技藝,傳統技藝也能更好傳承。”馬清潔說。
烏魯木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蛋雕傳承人魏登軍,不僅免費教授青少年學習蛋雕技藝,還打算通過農旅融合形式,在鄉村設立抖音直播間宣傳非遺,帶動鄉村旅游。
“為非遺產品找到市場,讓更多人掙到錢,才有動力學習,非遺才能更好傳承。”魏登軍說。
借力電商,為非遺插上翅膀
這兩天,在米東區最遠的村柏楊河哈薩克民族鄉梧桐窩子村,40歲的烏魯木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哈薩克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布麗恒·哈布拉哈提,正帶著7名村上的繡娘趕制一批婚禮用品訂單。
這些訂單來自哈密。能接上這么遠的訂單,布麗恒·哈布拉哈提要感謝電商銷售模式給非遺產品的助力。
布麗恒·哈布拉哈提大學畢業后嫁到了梧桐窩子村,她憑著從小就學習到的刺繡技藝和大學所學的美工專業,專心鉆研刺繡工藝,成為非遺傳承人,還開起工作室,帶領村上女性一起致富。
“剛開始,我們就在附近鄉村接訂單,訂單不多。”布麗恒·哈布拉哈提說,在政府幫助下,他們開始通過電商銷售刺繡產品,并將產品賣到全疆各地。
去年,在政府支持下,布麗恒·哈布拉哈提招到銷售代理人,開始通過直播宣傳非遺、聯系訂單。如今,布麗恒·哈布拉哈提工作室的刺繡成了熱銷產品,產品還銷往疆外。
同樣通過網絡宣傳非遺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疆“花兒”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芳,她在政府的幫助下通過抖音、微信等平臺宣傳新疆“花兒”。
“非遺傳承,也要抓住現代人的習慣,大家喜歡看手機,我們就通過手機唱,有了人氣,大家感興趣,學習的就多,傳承的就好。”王秀芳說。
聲明: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并未作任何商業用途,旨在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服務大眾。如因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務必在相關作品發表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上一篇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