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王彤 通訊員汪張躍報道 新春佳節,廣州白云山上花團錦簇、鳥語花香,桃花、梅花競相盛開,美不勝收,全山彌漫著兔年春節的濃濃年味。元宵來臨,好戲連臺,各類喜鬧元宵活動在山上拉開序幕。
春光融融,草木青翠,白云山桃花澗里簇簇桃花燦然怒放,正是最妙的賞花時節,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拍照打卡。元宵節期間,還舉辦奏響古樂、猜燈謎、古風集市等豐富多彩的元宵活動,與游客共度佳節。
一場別開生面的時裝走秀,一段值得銘記的非遺故事,白云山與廣東十佳服裝設計師、非遺推廣大使墨話牽手,在山頂廣場為游客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非遺推廣大使、墨話傳承人侯曉琳老師將粵繡、粵劇臉譜、廣州市花木棉等嶺南元素以衣為載體來呈現,用白云山作行走文化的大舞臺,讓市民游客徜徉在大自然懷抱里感受時尚魅力,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搖曳的郁金香,悠揚的爵士樂,色彩與聲音多面來襲,云臺花園誼園草坪帶來了現代爵士樂展示?,F代樂與花景相融,給市民游客們帶來視覺聽覺的雙重沖擊。讓游客漫游在花海,如走入仙境,隨著清風傳入耳中沁入心中。
醒獅起舞,勢不可擋。2月5日下午,雕塑公園開展“紅色雕塑+嶺南非遺+傳統節日”文化,邀請“南派武術”“梅花樁舞獅”等嶺南非遺傳承人進景區開展非遺展示表演,將非遺文化展示與傳統民俗節慶深度融合,讓參與市民游客深入了解嶺南非遺背后的文化內涵。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顒娱_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