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隨著“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最近的關注焦點之一。除了“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你知道還有哪些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中國項目?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
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計43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35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優秀實踐名冊1項。
瑪納斯
自2008年起,43個項目先后入選,分別為:昆曲、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篆刻、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書法、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營造技藝、南京云錦織造技藝、端午節、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媽祖信俗、蒙古族呼麥歌唱藝術、南音、熱貢藝術、中國蠶桑絲織技藝、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宣紙傳統制作技藝、西安鼓樂、粵劇、花兒、瑪納斯、格薩(斯)爾、侗族大歌、藏戲、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中醫針灸、京劇、麥西熱甫、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中國活字印刷術、中國皮影戲、赫哲族伊瑪堪、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中國珠算、二十四節氣、藏醫藥浴法、太極拳、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
中國活字印刷術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43個項目的入選,體現了中國日益提高的履約能力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對于增強遺產實踐社區、群體和個人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傳承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在國際層面宣傳和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中國珠算
(圖片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