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節時話非遺:2021年中國共計1557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全名錄分享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2021年10月28日-11月1日,第八屆國際非遺節將會在四川成都舉行。面對非遺圈最大的盛會,小小匠客我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會對此盛會保持足夠的關注,后續也會針對性地推送相關的活動文章。
不過作為全新的「非遺百科」專欄的第一篇文章,今天打算先分享精心編輯整理的中國國家級非遺的全家福名錄(文末會放上這份名錄的pdf獲取方式)。
從2006年國家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清單,跨越15年,前后5批名錄,共計1557項,覆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從衣食住行到吃喝玩樂到習俗藝術,非遺其實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
我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共有1557項,包括民間文學類167項,傳統音樂類189項,傳統舞蹈類144項,傳統戲劇類171項,曲藝類145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109項,傳統美術類139項,傳統技藝類287項,傳統醫藥類23項,民俗類183項。
像今年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出來時,各位好吃佬瞬間像發現了新美食般激動,因為螺螄粉,桂林米粉,河粉,沙縣小吃,長沙臭豆腐等我們日常有吃到的路邊小吃的制作技藝,已登堂入室成為了國家級非遺項目了。
所以,傳承非遺,可以從嗦一口“香氣撲鼻”的螺螄粉開始喲。。。
1557個非遺名錄分享分享
好了,以下為1557國家級非遺項目全名錄,不過由于名單較長,僅展示第5批的185項。另外,小匠客將全名錄整理成了pdf,
需要的話,可在評論區留言“遺產名錄",小匠客我看到的話,會在第一時間分享給你的。
長沙臭豆腐都上了,啥時候輪到武漢熱干面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