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春暖大匠院 歡樂非遺年”2023湖南非遺新春集市活動在大漢國際工匠院盛大啟幕。活動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南省商務廳、湖南省鄉村振興局、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主辦,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湖南省鄉村文化旅游促進會、大漢控股集團承辦。來自全省的130余項好看、好玩、好吃的非遺項目匯集大漢國際工匠院,共同為長沙市民奉上了一場盛大的非遺新春禮。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愛武宣布活動啟動。
省商務廳正廳長級領導譚平,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省直機關工委委員譚國湘,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霞,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龍穩鎧,湘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岳麓區委副書記周凡,省直機關工委委員譚國湘,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黃國斌,湖南鄉村旅游促進會會長、大漢集團董事長傅勝龍出席活動。
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王鵬主持啟動儀式。
新春集市將持續至1月18日,分為集市區和展演區。集市區包括非遺湘品、非遺年味、非遺年貨、非遺工坊、非遺隆回、非遺康養、非遺研學、直播帶貨、燈展九個部分。現場,游客可以在大漢國際工匠院雕刻、陶瓷、茶藝、文創、服飾、沙畫六大學院,動手體驗20多種非遺項目,并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活動精心打造的50組花燈流光溢彩、造型各異,為游客獻上一場視覺盛宴。展演區,組織了打鐵花、炭花舞等表演類非遺項目分區、分時段展演、展示、巡游。
開幕式上,省鄉村文化旅游促進會會長、大漢控股集團董事長付勝龍先生致歡迎詞。他說,作為此次活動的東道主,我們深感榮幸。非遺凝結和傳遞著一個民族和地域的歷史記憶、共同情感和經驗智慧,是工匠精神的重要載體。大漢集團一直秉承“工匠精神創造美好生活”為主張,把傳承工匠精神、工匠文化作為己任,制定了“百萬小匠出金橋”的發展目標,打造全國技能型人才輸出基地的大IP。大漢集團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在非遺發展與傳承方面加大投入,助力鄉村振興與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
湘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岳麓區委副書記周凡在講話中說,2023湖南非遺新春集市作為“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湖南主場活動,是極具影響力和美譽度的非遺節慶品牌。湘江新區將以此次盛會為契機,學習借鑒各地市州的好經驗、好做法,講好非遺故事,傳承非遺文化,更好賦能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消費復蘇。他希望承辦單位精心籌劃、精細組織、精致服務,將此次活動辦出質量、辦出影響、辦出水平。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介紹,本次活動秉持“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理念,從全省精選一批營造氛圍、增添年味、帶動消費的非遺代表性項目,采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展示展演展銷,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豐富人民群眾新春佳節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文旅事業復蘇、促進文旅消費復蘇,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文旅力量。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霞,為湖南衛視原《鄉村發現》欄目主持人、湖南國際頻道《世界看湖南》節目制片人、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影視藝術學院院長李兵頒發“2023年度湖南非遺推薦官”聘書。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愛武宣布活動開幕。與會領導共同為醒獅點睛,生龍活虎的獅子進場巡游,正式拉開了“春曖大匠院 歡樂非遺年”2023湖南非遺新春集市活動大幕。隨后,領導和嘉賓還走進展區,共同參觀了非遺項目展示。
當天,新春非遺集市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入園游玩,非遺、小吃、花燈、游玩、精彩的打鐵水表演都讓游客流連忘返。
(文中圖片均來自主辦方)
舉報/反饋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