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公布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迪慶州21個非遺項目榜上有名。
近年來,迪慶州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效明顯,走出了迪慶民族文化建設的特色之路。迪慶創造性地開展保護區工作,建立和完善非遺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做好非遺保護成果出版發行和宣傳平臺建設工作,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有關立法工作。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迪慶州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迪慶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是迪慶文化的“根”與“本”。
納西族傳統紡麻技藝
“納西族傳統紡麻技藝”主要流傳于香格里拉市三壩鄉白地村。
于2009年8月入選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時至今日,白地村仍然有一些民間藝人掌握傳統紡麻技藝。在白地,麻布使用范圍廣泛,人們的生產生活、重要禮儀、重大祭祀、節日活動都離不開“麻”。
迪慶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唐卡表現的內容很多,涉及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
2017年6月2日,“迪慶唐卡”正式納入云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格里拉五月賽馬會
香格里拉五月賽馬會歷史悠久,是香格里拉各族群眾共同歡度的重大盛會、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法定的以藏族馬文化為主題的節日,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舉行,為期3天。
賽馬比賽分五類:速度賽、步伐(走馬)、拾哈達(拾銀元、撿旗子)、跑馬騎射、馬術技巧。
2013年11月,“香格里拉五月賽馬”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一起來看看
本次迪慶州新入選的
21個省級非遺項目是哪些
↓↓↓
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45項)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62項)
來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網官方微信公眾號、迪慶非遺官方微信公眾號、迪慶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迪慶日報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