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qkumq"></rt>
    <li id="qkumq"><dl id="qkumq"></dl></li>
  • <rt id="qkumq"><acronym id="qkumq"></acronym></rt>

    熱起來的非遺傳播,需要避免步入誤區

    資迅| 2024-01-28| 0

    作者:任麗娜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構建民族精神的關鍵因素。可惜,大多非遺項目已離當代生活太過久遠,對于這些古老的傳統,人們知之甚少。因而,只有進行廣泛傳播,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祖先遺產的珍貴性;只有擴大非遺保護的“朋友圈”,才能使傳統文化的傳承生生不息。然而需要引起關注的是,近年來熱起來的非遺傳播,需要避免一些誤區。倘若傳播不當,不僅不會使非遺保護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還會誤導觀眾接受變質的傳統文化。若將這些非遺過度包裝,甚至脫胎換骨進行改編,對傳統文化來說更無異于毀滅性傷害。

    前段時間,網紅“小潘潘”翻唱黃梅戲《女駙馬》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這是‘黃梅戲’還是‘黃戲’”的評論沖上熱搜。為何“小潘潘”一貫的唱風這次遭到如此強烈的譴責?這是因為,這段視頻的出圈是在曲解作為非遺的黃梅戲內涵基礎之上。《女駙馬》是黃梅戲的經典劇目,女主角馮素珍是一位敢于沖破傳統封建禮教的束縛,勇于抓住命運咽喉的英武女性。當“小潘潘”用紅唇亂發的形象、嬌柔造作的媚態以及被網友稱為“夾子音”的唱法來翻唱這段經典戲曲時,呈現出的形象與“女駙馬”原本該有的形象大相徑庭。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五條明確規定:“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尊重其形式和內涵。禁止以歪曲、貶損等方式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事實上,打著傳播的旗號對非遺進行庸俗化、變質化改編,以牟取商業利益的,并不少見。

    例如,表演類非遺項目常被“嫁接”大量流行甚至外來元素。在民間流傳了上百年的地方曲藝與戲劇被冠以“新編劇”之名盲目創新改編,其獨具地方特色的唱腔被注入流行唱法,舞臺建筑和布景等傳統元素被替換成現代LED屏,伴奏用錄音來代替,經典的橋段被佐以音樂劇腳本,像是南音《鳳求凰》《艷歌行》等創新劇都陷入這樣的尷尬。

    又如,某些傳統節日類遺產正在背離原有的文化內涵,漸漸變得空洞。傳統節日類遺產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習俗,和節氣、時令、氣候、水土等緊密相連。例如哈尼弈車族姑娘節,原本是弈車族的情人節,融合了祭祀、祈禱、紀念、敬仰、吟誦等民俗,有著表情、緬懷、祝福、慶賀、祈愿等種種民族文化內涵,如今卻被變成了商業性表演,美聲、鋼琴等外來元素亂入,不但使原有功能喪失,還失去了地域特色。

    再者,面對機械化生產的擠壓和現代商品經濟的誘惑,傳統技藝類項目被工業產業化,藝術品位雷同化,還斷章取義,簡單地將非遺的生產性保護等同于商品開發進行宣傳。拿蜀錦來講,之所以其價如金,主要體現在傳承千年的蜀錦織造技藝方面,而現在成都卻隨處可見打著生產性保護的旗幟而大肆宣傳推廣數碼織錦的情景。對于用工、用料都十分考究的唐卡也難逃厄運,機器批量印刷的“速成品”充斥市場,而精湛的藏族繪制唐卡卻真跡難尋。一旦某項非遺的傳統手工技藝被完全機械化所取代,就斷送了非遺的生命,也喪失了它原有的文化價值。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非遺如果遭遇誤導性傳播,后果十分嚴重!當代人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甚了解,尤其青少年的知辨能力并不完善。如果到處充斥著面目全非的非遺,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誤導性宣傳,人們將很難分清哪些才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真遺產,哪些是偽遺產,更不要說傳承了。

    造成非遺傳播誤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些人壓根沒弄懂什么是非遺。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它既包括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傳統體育和游藝,也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其次,人們沒有真正理解國家對非遺傳播的要求,不知道如何傳播才好。非遺相關法律法規中多處提及非遺傳播并明確規定非遺傳播要“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尊重其形式和內涵”。僅為適應傳播效果而將非遺改得變了質,猶如削足適履,不但談不上“有效保護”,還會適得其反。我們必須清楚,非遺傳播的目的是豐富全社會的非遺知識,提高公眾對非遺的關注程度,提升社會對傳承人群的認識與尊重,從而提高全民文化自信,為未來的傳承提供后繼力量。

    非遺的傳播,必須尊重每個非遺項目的特殊性,將其中的文化內涵扎扎實實研究透徹,用思辨的理性審視每一個細節,這種深度思維的改造才能借助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引導大眾正確認知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古老的非遺真正“活”起來。央視非遺公開課、“以潮流致敬傳統”的B站春晚、《元宵奇妙夜》《中秋奇妙游》等河南衛視傳統節日晚會等,都是非遺成功傳播的典范。傳統木工在現代生活中被游離到邊緣,但央視非遺公開課中的榫卯木作卻嚴絲合縫、精巧細致,令人著迷;在B站春晚中,湖南花鼓戲與歐美搖滾融合竟能造成“神曲”效果,傳統琵琶也可模仿世界各地的樂器,奏出最為時尚的音符;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將打鐵花、刺繡、剪紙、皮影、泥塑、舞獅等非遺項目作為主角充分展示,讓古老的非遺跳出圈外煥發出新奇的魅力。

    其實,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都隨著時代的訴求而不斷流變,與時代相適應,猶如奔流不息的活水源頭,承載著以不變應萬變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我們必須從根上入手,加快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讓下一代不僅接受西方工業科技文明教育,也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每一代中國人在起點上就能深刻理解非遺的精髓,如此才能在未來不同的時代和語境中正確體現和表達自己的文化。

    (作者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后)

    來源: 文匯報

    相關推薦

    揭秘非遺春節背后的風水文化與傳統習俗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資迅 105 2025-05-11

    什么是文化遺產_文化遺產的定義和分類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資迅 101 2025-05-10

    文旅與數字化運用開啟香格里拉非遺新篇章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資迅 55 2025-05-09

    妙筆油紙傘 傳承非遺夢 | 辛厝寮小學開展油紙傘彩繪活動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資迅 130 2025-05-08

    溫州這戶人家追風100多年,入選非遺名錄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資迅 96 2025-05-07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小婷又紧又深又滑又湿好爽| 俄罗斯小小幼儿视频大全|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国产在线91精品天天更新|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不卡|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 久别的草原电视剧免费观看|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能在线观看的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网站污| 久久综合久久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狂野小农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浮力国产第一页| 国产国产成年年人免费看片| v电影v亚洲v欧美v国产| 榴莲视频app色版| 再深点灬舒服了灬太大 | 狠狠色狠狠色很很综合很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色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久久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欧美理论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