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
可不是 “非常遺憾”
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天盤龍君就用一篇文章
幫你一次性把“非遺”弄明白
文化遺產
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
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
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
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
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
非物質文化遺產
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如諺語、對聯、繞口令等;
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如民間雜技、戲劇曲藝等;
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
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如端午節、中秋節等;
傳統體育和游藝,如舞龍、龍舟等;
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Q
“非遺”能吃嘛?
A
還真能!飲食制作是“傳統技藝”類目下的重要環節,烹調方法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寶貴遺產,非遺名錄中不乏飲食類項目的身影。涼茶、烤鴨、醬菜、燒餅、醬肘子、火腿、涮羊肉……比如我們盤龍區的三家醬、黎老鴨……
Q
“非物質”?明明看得見摸得著啊
A
像烤鴨、火腿這種菜肴,或者刺繡、泥塑等工藝品,都是傳統技藝的具體表現結果,不能被單獨稱作非遺。非遺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的那些技藝與精神,看不見摸不著。
如:精美的皮影背后是一系列的制作和表演技藝
Q
“非遺”必須“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嗎?
A
非也。同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常會傳承于不同地區,特征存在著差異。為不同社區、群體所共享的同類項目,可聯合申報,或與已列入名錄的同名項目共用一個編號。比如,有數十個縣市申報了“剪紙”這項國家級非遺。
Q
我還聽說一個詞叫“世界遺產”,那么“非遺”屬于“世界遺產”嗎?
A
不,非遺和世界遺產分屬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兩個不同的獨立計劃。與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世界遺產指那些“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
Q
我會卷舌頭、吞拳頭、手指打結,能不能申請“非遺”呢?
A
根據相關法規,非遺項目必須扎根于相關社區、群體的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能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你會的技能很酷,但似乎并不符合非遺的要求呢~
Q
我idol唱跳超厲害,還創作了新舞步,快去申請“非遺”!
A
非常遺憾,按照全國通行的非遺認定標準,非遺項目需傳承3代以上,至少100年的歷史。
其實,非遺并不神秘,它是隨口哼唱的民歌,它是喜聞樂見的民俗,它在尋常百姓的剪紙刺繡中,它也在文人墨客的筆墨紙硯中···
“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非遺”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的人、事物和生活中。
END
主辦/盤龍區文化和旅游局
策劃/信息島傳播&鹿鳴文化
世界遺產是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突出而典型的科學、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對地球環境演變和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的記錄、保存、啟示和傳承作用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區域和文化遺存。目前,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含文化景觀)、自然遺產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顒娱_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