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親活動,助力“文化潤疆”。當底蘊深厚的溫州非遺文化與鐵血豪邁的騎兵連相碰撞,必定是激情四射的火熱。2022年“溫拜情 攜手進”文化走親活動繼首場活動在拜城縣城成功舉行后,6月15日,第二場活動在老虎臺鄉的民兵騎兵連連部廣場激情開演。
1965年,老虎臺公社響應國家號召,根據轄區距離邊境線近、山大溝深、牧點多、路途遠等特點,創建了一支由120人組成的民兵騎兵連。1974年,國防部授予老虎臺公社民兵騎兵連“高原雄鷹”稱號。
▲民兵騎兵連馬術表演
1984年,隨著解放軍摩托化、機械化的發展,騎兵作為一個兵種被取消,全軍僅象征性地保留了兩個騎兵營和幾個騎兵連,老虎臺鄉民兵騎兵連得以整建制保留。截至目前,老虎臺鄉民兵騎兵連成為全國最后一支民兵騎兵連。
▲民兵騎兵連馬術表演
在文化演出前,民兵騎兵連為現場群眾進行了精彩的馬術表演。隊列、臥倒、障礙跨越、砍刀、瞭望、救援、巡邏……數十匹戰馬整齊劃一地展現了騎兵連的戰斗訓練全套技能,場面壯觀,令人激動。
或許是受了民兵騎兵連精彩表演的激勵,所有參加活動的文化工作者不僅沒有因為連日奔波影響狀態,反而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為老虎臺的鄉親們奉上一臺豐盛的“文化大餐”。
▲開場舞
溫州市龍獅協會的師生們先后表演了舞獅《盛世雄獅》、舞龍《中華龍騰》,恢弘的氣勢引來連續不斷的掌聲;平陽木偶戲傳承中心帶來木偶劇《貴妃醉酒》《車技》《濟公》,提線木偶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地演繹,別具一格的木偶耍雜技表演,令人耳目一新;溫州市戲劇家協會表演了甌劇名段《高機與吳三春——江心盟誓》,呈現了中國戲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戲曲形式——南戲的獨特魅力。
▲舞獅《盛世雄獅》
▲舞龍《中華龍騰》
▲木偶劇《貴妃醉酒》
▲木偶劇《車技》
▲甌劇名段《高機與吳三春——江心盟誓》
溫州是畬族的聚居區之一。畬家的茶水口口香,畬家的茶禮情意長。畬族人自稱“山哈”,意為山里的客人。平陽縣畬族鳳凰歌舞隊帶來畬族舞蹈《畬山春》,表現畬族姑娘們沐浴著春天的陽光,在茶園里快樂地穿梭,她們盡情說笑,踏歌起舞。
▲畬族舞蹈《畬山春》
除了來自溫州的節目,能歌善舞的老虎臺鄉親也穿插表演了舞蹈《花火》《黑走馬》以及彈唱《歌頌家鄉》。
▲老虎臺鄉親表演舞蹈
▲彈唱《歌頌家鄉》
在活動現場周邊布置的提線木偶、糖畫、米塑等溫州非遺文化展示臺吸引了很多人駐足觀看,一些人還動手跟老師學習制作米塑。米塑是溫州傳統民間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用年糕制作各種工藝品,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作品有戲曲人物、水果、飛禽、走獸等,常用于祭祀、婚嫁、新房落成、孩兒周歲、壽辰等民間活動。
▲米塑展臺
數百名老虎臺鄉親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里度過了一個歡樂而難忘的下午。
▲現場活動
“溫拜情 攜手進”文化走親活動是“文化潤疆”品牌2022年新的工作載體?!拔幕瘽櫧逼放七€開展了“同唱一首歌、同繪一幅畫、同演一部劇”等系列活動,并大力扶持基層文化陣地和文化隊伍建設,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溫州援疆指揮部先后投入2.76億元資金推進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實現拜城縣文化活動中心“全覆蓋”;創建“初心紅”黨建品牌,建設特色文化傳承基地等九大文化潤疆示范點,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