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 推出一批非遺特色主題旅游線路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6日消息 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發布公告,就《北京市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公開征求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推出一批非遺特色主題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評選市級非遺旅游體驗基地。促進非遺深度融入旅游景區、度假區、鄉村旅游和民宿發展,推動非遺特色旅游景區、度假區建設。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非遺資源開發產品和服務,用好“北京禮物”旅游商品品牌。加強非遺符號的提煉與應用,鼓勵旅游景區景點、博物館、公園等合理利用非遺資源進行文藝創作和文創設計。促進“非遺+互聯網”合作,拓寬相關產品推廣和銷售渠道。支持非遺相關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圖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火繪葫蘆。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圖文無關
《實施意見》主要目標明確,到2025年,全市非遺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運行有效,法定職責落實到位,非遺保護傳承“北京樣本”構建形成,首都人民群眾對非遺的獲得感、認同感和文化自信顯著增強,非遺融入生活、服務人民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到2035年,全市非遺得到全面有效保護,傳承活力明顯增強,工作機制更為完善,保護傳承體系更加健全,非遺保護成為廣泛共識與社會自覺,具有北京特色的非遺保護傳承利用的典范之城基本建成,彰顯大國首都形象和中華文化魅力的作用充分發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