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批準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涵蓋文學、戲劇、傳統技藝等內容。截至目前,國務院共公布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557項。
據統計,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中,河北有5項上榜。傳統戲劇:河北省邢臺市申報的南路絲弦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申報的青萍劍(賈氏青萍劍)傳統技藝: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申報的緙絲織造技藝(定州緙絲織造技藝)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申報的書畫氈制作技藝(定州書畫氈制作技藝)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申報的食用油傳統制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中,河北有8項上榜。傳統舞蹈: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申報的秧歌(灤州地秧歌)傳統戲劇: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申報的皮影戲(沙河皮影戲)曲藝: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申報的樂亭大鼓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河北省保定市申報的太極拳(孫氏太極拳)傳統美術: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申報的刻銅(饒陽刻銅)傳統技藝: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申報的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劉伶醉酒釀造技藝)傳統醫藥:河北省承德市申報的中醫傳統制劑方法(腰痛寧組方及其藥物炮制工藝)民俗: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申報的打鐵花(蔚縣打樹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共計185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12項)
二、傳統音樂(共計19項)
三、傳統舞蹈(共計13項)
四、傳統戲劇(共計9項)
五、曲藝(共計18項)
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共計27項)
七、傳統美術(共計17項)
八、傳統技藝(共計46項)
九、民俗(共計24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共計140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9項)
二、傳統音樂(共計8項)
三、傳統舞蹈(共計9項)
四、傳統戲劇(共計14項)
五、曲藝(共計2項)
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共計13項)
七、傳統美術(共計22項)
八、傳統技藝(共計36項)
九、傳統醫藥(共計11項)
十、民俗(共計16項)
來源:中國政府網編輯:王來淮主編:張曉明監制:朱湘鶴、劉新艷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