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游部首次開展“云游非遺”線上推廣活動,古老非遺在互聯網上的多樣“玩法”,無疑將為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拓寬路徑。
非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以新鮮的樣態珍貴地“活在”人間。非遺文化最值得親近的姿態,也恰恰在于毫不掩飾的人間煙火氣,在于那是一門門從土地里、從田野里,從民間民族民俗民生民心中長久傳承延續和修煉出來的手藝和學問。讓它們長期處于賴以生長的勞動和創造實踐的“原生態”中,生命力才能不斷延續。
以面對面地觀瞻或者“文物式”的展覽,某種程度上遮蔽了非遺文化本身的歷史價值和社會意義。于此而言,相比于熙來攘往和走馬觀花,疫情防控新常態之下的“云游非遺”正好提供了參與式互動、寧靜地審視、全方面觀摩的難得契機,在實地參觀之外創造了替代性選擇,對于擴大受眾群體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非遺“進駐”到數字化世界里,才能贏得青年人,讓歷史延伸到更遠的未來。通過指尖滑動和觸屏可及,擁抱傳統文化、發現非遺之美,是更顯年輕態的傳播方式。立足于青年人聚集的網絡平臺,由捕捉潮流元素的網絡達人和走向國際舞臺的國風音樂人等“后浪”們,去講述和演繹傳統非遺的時尚故事,一改過去刻板老套或過于“沉重”的言說樣式,體現了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傳播平臺的責任意識和主動精神。對于青年人而言,多一些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能夠“在光影中看懂非遺”,也是線上生活內容和精神文明成長的有益醇化。
如何把歷史文化傳承下去,是所有國家都面臨的共同挑戰。數字技術的誕生,為非遺傳承開辟了新路。但也要注意到,用數字化手段進行非遺保護、傳承和推廣,不要使用制造懸念、過度煽情、軟廣過多的套路,故事是核心競爭力,講故事的方式也是核心競爭力。多些類似《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云上非遺“爆款”,融獨特價值與成功運營于一爐,非遺不僅可以常葆生氣,更能超出物理空間的限制,在更大舞臺上綻放奪目光彩,從而更好地改善老少邊窮地區非遺文化和非遺傳承人的生存境況。
上一篇
世界遺產是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突出而典型的科學、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對地球環境演變和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的記錄、保存、啟示和傳承作用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區域和文化遺存。目前,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含文化景觀)、自然遺產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