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
什么是非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談
新聞里經常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到底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文化遺產 ★
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先說說文化遺產。
起源
最早在1960年因為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壩,可能會淹沒阿布辛貝神殿,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努比亞行動計劃”,將阿布辛貝神殿等古跡仔細地分解,然后運到高地,再一塊塊地重組裝起來。之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起草了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協定。
世界遺產名錄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該委員會是政府間組織,由21個成員國組成,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主要決定哪些遺產可以錄入《世界遺產名錄》,并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我國世界文化遺產
截至2018年7月,中國已有53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位,第一位為意大利,擁有54項。其中我國較為知名的有長城,莫高窟,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等等,世界上其他知名的文化遺產例如日本古京都歷史古跡、柬埔寨吳哥窟、希臘雅典衛城等。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以上這些文化遺產都是有形的看得見摸得到的,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
聯合國非遺的定義
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才被國際社會所認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包含方面
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
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表演藝術;
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手工藝。
我國入選世界的名錄
截至2018年底,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已達41個,也是目前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2001年通過的:昆曲
2003年通過的:古琴藝術
2005年通過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
2009年通過的: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云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蒙古族《江格爾》、藏族《格薩爾》、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
2010年通過的:京劇、中醫針灸
2011年通過的:皮影戲
2013年通過的:珠算
2016年通過的:二十四節氣
2018年通過的:藏醫藥浴法
我國非遺的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梅花篆字)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游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國保護體系
國務院在2002年發布了《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制定了“國家+省+市+縣”共4級保護體系,并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共計10大門類,1372個項目,3154個子項。
門類
子項數目
民間文學
231
傳統音樂
401
傳統舞蹈
135
傳統戲劇
448
曲藝
193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125
傳統美術
361
傳統技藝
507
傳統醫藥
137
民俗
427
世界文化遺產的數量能夠反映國家的
歷史文化的多樣性與深厚程度;
非物質文化遺產則表現的是民族的
文化價值、想象力和文化意識。
今后我們將挑選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逐一給大家介紹。
注:圖片來自網絡
舉報/反饋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