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月15日電(記者 楊杰英)如何讓厚重的歷史變得更活潑有趣、時尚多元?讓非遺文化更好地傳承發展,綻放出時代光彩?正在進行的山西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數字化轉型、多元化傳承、可持續發展成為激發山西非遺文化活力的“關鍵詞”。 絳州鼓樂、晉南嗩吶
海派剪紙數字藏品 李守白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我國列入國家、省、市、縣4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非遺項目有10萬余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57項。如何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成為目前非遺傳承與保護的重要課題。 很多非遺項目雖然
本文轉自:人民網-山西頻道 人民網太原1月13日電(記者雷昊)今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了2023年新春非遺數字文創品。 本次非遺數字文創品選取了三項在山西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分別是孝義皮影戲、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和中陽剪紙。其中,孝義皮影戲和中陽剪紙是中
記者昨日從安徽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日前,2021年合肥市非遺數字化平臺建設招標工作完成,這意味著我市非遺數字化平臺建設邁出關鍵一步。據了解,該項目重點開展合肥市非遺項目數字化轉化和數字化傳播工作,項目的創新應用將大大促進數字化非遺創意產品的研制,最大程度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1月9日電 (丁思 閆姣)“要把非遺的活態性、生態性、漸變性、傳承性等特征存儲下來,不是錄音、圖片、錄像那么簡單的事情;而是要通過數字化方式進行編碼再解碼將非遺轉換、再現、復原,變成可以共享、再生的數字形態。”甘肅省社會科學
自古以來,甘肅就是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橋梁和藝術匯集融合的重鎮,也有絲綢之路黃金段的美名。原標題:甘肅非遺數字化煥“新生”: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它 中新社蘭州1月9日電 (丁思 閆姣)“要把非遺的活態性、生態性、漸變性、傳承性等特征存儲下來,不是錄音、圖片、錄像那
原標題:解讀丨非遺數字化創新 文化數字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非遺領域的數字技術應用推廣。從2015年至今,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組織下,已經通過數字多媒體手段對上千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記錄,并逐步推動優秀記錄
原標題:如何建設“非遺名城”?非遺+數字化,濟南打造泉城特色非遺IP 記者 程凌潤 近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設“非遺名城”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推進“非遺+旅游”、“非遺+設計”、“非遺+數字化”
原標題:專家學者熱議如何讓非遺重歸市井:活用數字化技術和傳播平臺,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當下,短視頻和直播連接了人們的生活,其創新性的內容呈現和廣而快的傳播效果也為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帶來了新的時代活力。為了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推動非遺文化貼近群眾、破圈傳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