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所稱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6月9日報道:6月11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為“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非遺光彩”。圍繞這一主題,上海市非遺協會今天舉行線上座談會,與會嘉賓認為,對非遺最好的保護就是古為今用、傳承發展、守正創新。作為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玫
走進義烏文交會:創新增添非遺文化魅力,變遺產為財富2023-03-16 來源: 中國(義烏)文交會第10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以文化產品交易為核心,致力于提高展會檔次,優化參展結構,增強展會經貿性、實效性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促進文化產品結構調整和創新
為進一步提高全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市民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豐富文化生活,11月11日,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共同承辦的“2023年
揚子晚報訊(記者 郭小川)這個周末,曾見證過中國近代工業輝煌歷程的南通唐閘古鎮,再次沸騰起來——以“見人見物見生活” 為主題的南通首期非遺集市,引來數十萬市民和游客 “邂逅”傳統文化、感受非遺魅力。一項項承載歷史和文化的傳統手工藝,也在走進市井、融入百姓中更加
第一篇: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現狀和前景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現狀和前景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尤其是其市場化現狀和前景,是當前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黎錦”為例,指出了目前其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
央廣網北京3月17日消息(記者張慧娟 唐明)“2023非遺品牌大會”將于3月23日至3月25日在廣州舉辦。非遺如何賦能文旅行業及品牌?非遺品牌如何更好地傳播與營銷?這些問題,有望在這屆非遺品牌大會上得到更新的答案。記者今天(17日)從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本次大
近日南寧25項非遺有望“升級” 傳統技藝入選項目最多,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擬推薦名單。全區共有200個覆蓋面廣、民族特色鮮明的項目上榜。其中,由南寧市申報并入選的項目共有25項。據悉,自治區文旅廳于2023年5月
市、區領導參加活動文明風6月12日訊(通訊員 鄭洪)6月10日是第十二個“世界非遺日”,由鼓樓區文化體育局、鼓樓區文化館主辦的鼓樓區非遺項目展演活動在文化館一樓展廳隆重舉行。市委常委鼓樓區委書記薛侃應邀參加本次活動,區領導王振松、楊輝、鄭炳鋒、高翔陪同參加活動
映像·非遺|安徽肥西:體驗非遺制作傳承傳統文化2023年03月10日09:2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小字號“三河羽扇”傳承人丁政權向同學們講解羽扇制作方法。人民網李希蒙攝人民網合肥3月10日電(李希蒙)3月9日,來自安徽省肥西縣三河鎮中心學校的師生們,在